从1812年战争和南北战争说起 -- 谈谈后进国家战略意图的宣示和避免被干涉, 及对中国的启示 baojie 2004年12月16日 首先谈谈1812年战争和朝鲜战争 我以为, 朝鲜战争对中国的意义正如1812年战争对美国的意义. 不在于战争本身带来的短 期利益, 而通过战争宣示了一种态度:你不能欺负我, 你必须重视我. 1812年战争, 从起因的角度可以算是一个可有可无的战争. 英国和法国都不重视美国的中 立权, 侵犯美国自由航行和贸易的权利. 但是这是否值得冒战争的危险? 我想这个危险再 大, 也不上北朝鲜被美国占领对中国的危险大. 美国当时却和中国1950年一样, 对世界第 一强国宣战. 从战场上看战争的结果, 不能算美国赢, 双方各有胜负, 华盛顿被英军攻陷, 不可谓不惨 烈. 老山胡桃杰克逊的新奥尔良之战固然漂亮, 但在和约签署之后, 对战争总体走向没有 作用. 但是战略上, 美国是胜利的, 达到了目的, 就是要求英国尊重她的独立与主权. 英 国固然强大, 但她是全球性强权, 不可能把力量全部集中于美洲这个欠发达的战略次要点 . 美国的宏观战略, 并不需要从战争中直接获利益(比如获得加拿大领土), 而是使英国明 白她的决心, 意志和能力: 我这个刺猬不好啃. 英国并非不能彻底战败美国, 但是这不符 合她的全球利益(中心问题是欧洲战略平衡); 征服美国需要进行一场倾尽全力的战争, 这 势必影响在欧洲大陆和印度的战略存在. 成本和收益加以权衡, 英国的最佳策略显然不是 征服美国, 而是打败法国, 向非洲和亚洲发展. 这个问题, 其实在美国独立战争时就已经 存在, 此时更加突出. 美国战略上的胜利, 为她以后带来了巨大的现实利益. 英国没有再诉诸武力来解决和美国 的纠纷, 比如西北领土划界和俄勒冈问题. 南北战争时期, 南方特使事件, 美军反过来侵 犯英国的中立权利, 上英国商船逮捕南方特使, 英国舆论一片哗然, 要求宣战; 但是政府 小心翼翼, 外交解决, 最终美国道歉了事. 此等谨慎, 盖为从1812年战争获得的教训. 相 比之下, 英国利用类似的亚罗号事件跳起的二次鸦片战争, 正是从第一次鸦片战争得到了 甜头的缘故. 1823年美国单方面发表门罗宣言, 是对1812年战争成果的巩固; 当时的美国, 至为弱小, 实力未必强于墨西哥; 但是欧洲列强认真对待之. 此后近两百年, 唯有法国乘南北战争之 机, 插手墨西哥; 但等内战一结束, 美国迅速南下干涉, 推翻了亲法政权. 从此美国挑战 欧洲强权基本成功, 建立了以她为核心的区域性经济和安全体制. 由此又过约半世纪, 美 国才开始全球挑战, 完成对世界秩序的改造. 中国参与朝鲜战争, 从战场上一样不能算完胜, 但从战略上, 达到了理想的结果, 充分表 达了自身意志. 从此, 中国以世界秩序挑战者的姿态出现, 任何强权都难以用对中国的战 争威胁来达到自己的利益述求. 中国在越南战争中警告美国地面部队不要越过北纬17度线 , 可以视为中国版的门罗宣言, 而美国也的确没有在这个问题上忽视中国的警告, 因为中 国曾经警告过美国不要越过38度线, 美国没有在意而付出了代价. 有一种观点, 把台湾问题归咎于中国中国参与朝鲜战争; 这是不足为信的. 以当时的解放 军的海军和空军的实力, 在短期内即使没有美军的保护也难以攻克台湾; 而且, 第七舰队 进驻台湾在前, 中国入朝参站在后. 中国参与与否, 都不能改变台湾被美军保护的事实. 倘若中国东海舰队进驻夏威夷, 不论何种理由, 美国都会在一个小时内对中国宣战. 美军 的行为, 恰恰证明了在中国的意志被明确表达之前, 中国的战略利益点不被重视的现实. 再谈谈南北战争和台湾问题 台湾问题之于中国, 很类似南方问题之于美国; 美国1812年战争宣示了自身(对国家主权 的)态度, 再通过1861-1865的充分表达了自身维护关键利益(领土完整)的决心. 1812年战 争和南北战争, 对美国都是倾尽全力的战争, 都是生死之博; 尤其是南北战争, 人员伤亡 之巨大(比例远高于中国1946-1949内战的伤亡), 破坏之惨烈(国土最富庶之数州几乎全为 焦土), 国际形式之恶劣(英国和法国曾都试图对美国北方宣战), 民族分裂创伤之深, 都 是罕见的. 美国(北方)政府顶住一切压力, 利用一切资源, 使用一切手段(包括开始不情 愿实行的解放黑奴), 用整体战把这个战争进行到底, 实在是她崛起的关键. 英国和法国为什么不在战争时干涉美国, 比如从墨西哥和加拿大牵制美军 以及实行海军 的禁运? 要知道, 战争头两年北军的表现非常之糟糕, 南方军队就在华盛顿郊区作战. 但 是英法依然不愿意做和美国进行全面战争的冒险, 而局部投入又不能改变战争全局. 特别 是欧洲的战略格局正在发生激烈的改变, 德国和意大利在统一中, 土耳其在巴尔干的真空 有待填补, 俄国正在进行改革; 在亚洲, 印度兵变刚刚结束, 与中国的战争也刚刚结束, 日本国门刚刚打开, 法国在积极殖民越南; 在非洲, 伴随着苏伊士运河的开通, 竞争也在 激烈的进行. 这时, 英法的最大利益显然不是消弱全球存在来获得美洲的局部利益, 消化 亚非殖民地更符合他们的工业利益.因此 这个博弈的结果还是美国实现了自己的战略意图 , 而英法也达到了自己利益的最大化, 双方避免了战争. 中国通过朝鲜战争, 完成了对国家主权的宣示, 那么中国能否成功通过未来的海峡战争来 表达对领土完整利益的宣示呢? 同样在战略挑战中, 也有失败的反例. 俄国企图通过克里 木战争实现对东南欧和近东的控制, 没有预计到英法会直接投入战争, 更没有预料到瑞典 , 普鲁士和奥地利都站到自己的对立面. 英法以巨大的代价(法军损失9.5万人, 英军2.2 万人), 成功遏制了俄国参与对土耳其的瓜分, 从而使几乎整个北非和中东在未来的几十 年中逐渐成为英法两家的殖民地. 为什么英国和法国会运用军事手段队服俄国, 而不利用 类似手段对付美国呢? 其中关键所在, 还在于商业利益和全球市场的考虑. 如果让俄国获 得东南欧和近东, 俄国的战略优势就会空前提高, 欧洲大陆平衡将彻底被打破; 由于中东 的战略地位, 英法在远东和印度的地位也会大受影响. 正是由于克里木战争俄国战败, 法 国才能实现苏伊士运河的工程, 英国也才能够保证自己在伊朗, 阿富汗, 到印度, 缅甸和 中国的战略利益. 美国问题, 基本是孤立的, 短期内不会影响英法的全球利益. 这是地缘 政治地考虑. 俄国在克里木战争之后, 只好集中力量东进参与对另一个亚洲大国中国的瓜分, 英法就没 有加以阻止. 同样, 日本崛起过程中, 对琉球和朝鲜的侵略, 也没有引发任何西方国家的 实质性干涉. 盖在于国家在某一时刻, 都有这一时刻的核心利益. 1850年代, 近东对欧洲 列强的意义远大于远东, 整合土耳其的既有资源远重要于从头开发远东市场(其时土耳其 已经半近代化, 一次战役就可以集中近代化的军队15万人, 从其组织和后勤能力看, 远远 强于鸦片战争时期的清政府). 这个道理, 就好比今天西方资源更愿意到亚洲新兴国家投 资而不愿意辛苦经营没有基础(诸如交通, 教育, 劳工素质, 国内市场等等)的非洲市场一 样. 而又由于土耳其只是半近代化, 不会成为市场的瓜分者, 实是最好的战略”伙伴”. 美国北方工业达到世界总量的20%, 工业化经过多年的关税保护, 已有根基, 英法即使干 涉成功也不可能消灭这个竞争对手. 这是战争的市场收益的考虑. 俄国虽然相对强大, 但是还是非常落后, 其军队只有70万人, 装备也很落伍; 战争在异国 土地进行, 英法进行干涉, 只要达到有限目标, 并非要彻底打跨俄国(那样对普鲁士和奥 地利好处太大, 英法不合算), 也不会遇到被占领土地的民族反抗问题. 因此, 干涉克里 木战争, 还是局部战争, 不需要进入战时经济状态. 战争在欧亚结合处进行, 后勤相对方 便. 而美国北方有200万装备最先进武器的军队, 有为民族统一而战的民族决心, 又有大 洋之隔的天然保护, 注定对美国的干涉要取得胜利, 一定是整体战, 会严重影响经济发展 , 没有绝对的理由不可轻易进行. 这是战争的成本考虑 综上所述, 美国内战没有被军事干涉, 在于其实力和整个世界局势. 中国能不能在今后五 到十年内得到上述的有利条件, 从而成功完成祖国统一呢? 从美国内战的经验看, 至少中 国要保证如下几点的实现 军事准备, 不用说了. 做好物质和心理的准备, 江南各省可能成为焦土, 死亡人数以十万计. 国民经济进入整体 动员的战时状态 使美国和日本明确理解, 和中国的任何战争都是整体战, 不可能通过几个航母集群就阻止 中国的决心和行动, 提高对方的干涉成本. 要尽可能地降低对方的干涉收益. 中国统一台湾, 短期内不会改变世界资源分配结构, 更 多是一种民族心理和安全地考虑. 要使美国保持在中东的战略存在, 防范俄国的重新崛起 . 如果美国在台湾投入太多力量, 使其他地方损失过大, 她是不合算的. 以上各点, 未知因素甚多, 涉及政治, 经济, 外交, 国防, 宣传, 基本建设等各方面问题 . 中国通过台湾海峡战争, 不能获得很多直接利益, 反之, 战争破坏可能至为沉重. 但参 之以历史, 实乃中国崛起之必经阶段. 不做此等战略宣示, 中国不可能维护自己的全球利 益, 甚至区域利益. 另一值得考虑问题为, 即使中国收复台湾, 也要明白这是地区性成果. 中国的战略利益, 还是在于整合远东战略资源, 建立对自己有利的地区环境, 而不是立即参与全球争霸(比 如参与中东竞争). 若亚洲经济整合, 内部资本和贸易合作加强, 促使若干年后, 美国在 资本项目和经常贸易项目下出现长期双赤字, 则实现中国最佳战略利益. 意志坚定的有限扩张和区域守成, 实乃后进国家挑战既有秩序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