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肇星为何训斥记者? ● 杜平   最近几年,西方国家对中国人权问题的公开指责相对地有所缓和,其主要原因大概有 两个。一是在胡温体制以人为本的施政理念之下,中国的人权状况确实有所改善;二是中 国持续崛起的事实已经证明,把人权作为遏制中国的政治工具,其效力是有限的。   可是,近期以来,西方对中国人权状况的指责似乎出现了加温的迹象。除了美国国务 院和国会锲而不舍地公开谴责北京之外,某些欧盟国家的议员和媒体、加拿大有关当局以 及国际人权组织,好像又要对中国展开新一轮讨伐运动。   人们必须承认,中国的人权状况与发达国家确实有一段距离,需要改善的地方实在太 多,某些方面也需要得到外部世界的帮助。但令人不解的是,欧美国家的这些议员、官员 和人权组织,为何在此时突然提高嗓门,再次一窝蜂地为难中国? 阻止欧盟解除军售禁令   究其原因,并非是因为中国的人权状况在一夜之间急转直下,而是因为欧盟对华军售 禁令已经开始大幅度动摇,使得一些国家的政府和利益集团日益不安。   欧盟对华军售禁令始于1989年六四事件之后,至今已经实施15年。在中欧越来越密切 的关系中,这是最后一个具有冷战色彩的贸易限制措施。早在几年前,北京就要求欧盟解 除这道禁令。当时,由于这个问题并未列入欧盟的议事日程,因此,美国等少数国家并没 有对此引起高度警觉,而一些人权组织和其他利益集团,也没有把有关的陈年旧事拿出来, 趁机予以重新炒作。   但是,随着军售禁令问题开始发生实质性变化,对中国人权状况的指责也开始慢慢升 温。在法国和德国的呼吁和推动下,欧盟的例行外长会议不仅多次正式讨论解除军售禁令 的事项,而且还在最近放话说,解除禁令的决定已经为期不远。   这种形势使华盛顿更加惶恐不安。当初,欧盟是紧随美国之后宣布军售禁令的,它现 在要单独行动,华盛顿当然不悦。而更重要的是,美国之所以坚持维持禁令,是因为它完 全符合遏制中国军事发展的基本战略。一旦欧盟解禁,西方国家当初对中国构筑的高科技 封锁就将逐渐崩溃,而美国的对华战略也将再次失去一个至关重要的杠杆。   因此,自始至终,美国就毫不掩饰地反对和阻挠欧盟解除禁令,但由于其对欧洲的影 响已大不如前,干预手段也所剩无几,所以就不遗余力地诉诸道德上的丑化手段。   其一是散布中国人权状况没有改善,甚至认为还有恶化现象;其二是声称,欧盟军售 解禁,将破坏台海两岸的军力平衡。由于后者的概念过于技术性,所以在西方公众和舆论 中并没有形成压力攻势。但在人权问题上,由于欧美社会已经对中国的人权状况形成了先 入为主的看法,所以立即引发了一片盲目的呼应声。 不留情面的教训   看到了这个背景,我们再来看中国外长李肇星训斥美联社记者的事件。   10月11日(本周一),中国外长李肇星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与到访的联合国秘书长安 南举行会谈,之后召开联合记者会。其间,美联社记者问安南是否已向中方提及人权问题。 安南作答之后,李肇星立即对那名记者予以直截了当的批评。根据联合国网站上的纪录, 李肇星说了下面这番话:   “请美联社记者往前靠近一点,以便更清楚地听到我的回答。我不知道你是否读过中 国的宪法,……让我告诉你,中国宪法保护中国公民的人权。我也不知道你是否读过联合 国宪章,特别是前言部分。在世界上,有个别国家在台湾问题上干涉中国内政,伤害中国 人民的感情,我不知道你是否注意到这些?我不记得你在这些问题上曾主持过正义,不记 得你是否写过任何公道文章或者说过公道话。我还觉得,对联合国宪章一无所知的人,向 秘书长这样的重要人物提问,是最不恰当的。”   这番讲话的火药味是显而易见的,李肇星外长当时的表情也可以想像。在中国网上论 坛上,一些网友感到很解气、很爽,但也有人觉得作为外长发这么大脾气有点不妥。这些 讨论都集中于说话的方式,究竟妥与不妥,大家心中自有公论。但关键的问题是,李肇星 为何当着联合国秘书长和众多的国际媒体,如此不留情面、毫不顾忌地训斥外国记者? 要摆脱人权紧箍咒   自从80年代末以来,西方对中国人权状况的指责和围攻,一直使中国政府在国际政治 中极为被动,甚至有一种芒刺在背之感。   出于降低对抗、减少麻烦和改善国际环境的现实需要,北京在与美欧国家的人权争执 中,交互使用斗争与妥协两手。一方面谴责和抗拒西方干涉中国内政,另一方面又与这些 国家进行有限度的合作,包括同意与它们举行双边或多边人权对话。对中国这样的大国而 言,在特定历史时期作出这些忍让,美其名曰人权合作,实际上不亚于有失尊严的苟且之 举,实属时势所迫,不得已而为之。   所幸的是,卧薪尝胆,终有所获。进入21世纪以后,中国如愿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美 国以最惠国待遇要挟北京的年代从此一去不复返。除此之外,北京终于获得了梦寐以求的 奥运会举办权,上海也赢得了主办世博会的机会。所有这一切都在证明,中国当初的忍让 还是值得的。   但现在,时代已经大不相同。在人权问题上,中国是不会永远地委曲求全下去的。只 是在西方世界,很多人还是沉浸在过去,对中国外交心态的微妙变化并不了解。   中国政府很清楚,虽然其经济大国的地位已经得到世界的公认,但只要某几个国家继 续在人权问题上予以蔑视和侮辱,其道德形象和国格就不完整,其世界大国的地位就不够 堂堂正正。中国需要用比过去更强势的姿态来一步一步挽回失去的尊严,同时更要善于利 用经济利益的杠杆作用,来确保其国家尊重其国格的不可挑战性。   因此,要问李肇星为什么对美联社记者大发雷霆,答案就在这里。实际上,李肇星并 非只是为一个记者而动肝火,而是对来自西方、至今仍然挥之不去的人权紧箍咒感到无法 忍耐。这是一个新的信号,它预示着在国际人权争执中,中国将采取适度强硬的进取姿态。   有些人、包括台湾报纸都批评李肇星“粗鲁”,是“山东蛮汉”,甚至引述几年前的 美国报纸暗讽他“没有文化”。其实,这恰恰是没有文化的评论。谁都知道李肇星是兼通 中西文化的职业外交官,他又何尝不知道自己的身份和说话的场合。假若在场的记者只看 到他发脾气,而看不到包括欧盟军售禁令在内的国际背景,看不到正在潜移默化的中国外 交心态和目标,那就等于莫名其妙地看了一场小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