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王在田

 

旷日持久的印度大选终于落下帷幕,选举结果令人大跌眼镜:事前被舆论认定为“哀军”的国大党及其盟友竟然翻盘获胜,而保持议会第一大党地位长达八年之久的印度人民党则意外落败。当一度春风得意的印度总理瓦杰帕伊在五月十三日向总统递交辞呈时,想必他还没能从突如其来的失败中回过神来。

 

其实,政治事件的发展总是经得起理性分析的,今年的印度大选虽然结果出人意料,但如果逐步回放大选过程,可以看到国大党之所以能够重新崛起的明朗线索,因此可以说这个结果完全在情理之中。

 

大选背景

 

1991年,时任印度总理的拉吉夫·甘地因插手斯里兰卡内战而遇刺身亡,国大党陷入群龙无首的混乱局面,勉强推出老将拉奥出面组阁,印度政坛从此进入战国时代。印度人民党在当时还只是一方诸侯,以倡导印度教教派主义为其纲领。1992年宗教冲突中印度人民党担任了极不光彩的角色,结果在下一年邦选举中丢了北方邦、中央邦和喜马恰尔邦。吸取了教训的人民党放下了它挥舞多年的“印度教特性”旗号,改提“印度特性”,由教派主义领袖摇身一变而成了民族主义先锋。这次转型非常成功,使人民党获得广大中下层选民的支持,并由此奠定了它在1996年选举中获胜的民意基础。

 

印度人民党靠打宗教牌、民族牌吸引贫民起家,上台之后却没有致力于提高其基干票源的经济发展。软件业和外包业这两大印度新经济的支柱使印度的上层阶级获益匪浅,但对于广大农民和城市低收入家庭来说,他们既然没有财力跻身于印度的精英教育体系,说不了英语也操作不了计算机,自然也就无法从这两个高速发展的行业中分到一杯羹。对于他们来说,无论政府宣传经济增长多么强劲,印度的基础设施和生活水平在这些年来没有显著的改善是显而易见的事实:干季依然缺乏饮用水,雨季依然缺乏电力,冬季则依然需要在街头焚烧垃圾取暖。

 

诺基亚公司最近在印度大力促销的一款手机颇能说明问题。这款1100手机据称是为印度度身定做的(Made for India),防尘、防滑并具备电筒功能,特别适合司机使用。它说明什么呢?防尘,可见空气污染严重;防滑,可见公路崎岖颠簸;至于手机上为什么要配电筒,读者应当不难想象其原因。

 

既然不能让中下层选民切实获到经济发展带来的好处,人民党只得退而求其次,试图让他们凭空“感受”这种好处,这也就是半年来甚嚣尘上的所谓“feel-good factor”。

 

人民党适时地在2003年底抛出了一连串利好数字,尤其是第三季度经济增长8%,格外引人瞩目。2003年第一、二季度印度的同期经济增长都只有5%,第三季却一跃为8%,这很大程度上获益于秋季的农业大丰收。作为农业国的印度,农业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四分之一,由于2003年风调雨顺,粮食产量同比增长了两成半,农业产值增长超过一成,也就大幅度带动了第三季的经济增长。

 

8%这个季度增长的数字一直被沿用至今,除了被用来吸引国际投资之外,主要是为了给选民造成一种印象,即印度经济在人民党的执政下高速发展,而持续的经济发展终将给选民带来福祉。人民党也希望最大限度地利用这个数字背后的能量,因此以其执政党地位悍然决定提前六个月进行大选。

 

现在有论者认为提前大选是致命错误,这就属于事后之明了。在人民党作出此决定时世界舆论一致认为是一招好棋,让民意上落后的国大党进一步失去主动,被人民党制定的时间表牢牢套住。

 

问题出在:人民党提前大选以利用“feel-good factor”,但这种幻觉也许影响了西方投资者,却没有影响印度选民,人民党所提出的“印度光彩夺目”竞选口号并没有打动中下层选民。笔者去年十二月在人民党的票仓拉贾斯坦邦听到一个旅店老板抱怨“政府总是在吹牛”;今年四月间在另一人民党重镇马哈拉施特拉邦,一个车夫又指着人民党的莲花标志用磕磕绊绊的英语对我说:“‘India Shining’ only to you, all the same to us”。

 

人民党不仅在经济上失去了广大贫民的支持,在政治上也被视为麻烦制造者。1998年人民党政府进行核试验,试图打破南亚地区的军事均衡,结果反而引发了核军备竞赛,导致印巴战争一度箭在弦上,缓步回升的印中关系也急剧滑坡。在教派关系上,印度副总理阿德瓦尼不断鼓吹强硬的印度教民族主义,导致2002年的古杰拉特宗教冲突中以穆斯林为主的数百人丧生。在边疆问题上,阿萨姆的叛军、比哈尔的分离主义者以及查谟克什米尔地区的独立运动有愈演愈烈的迹象。

 

值得一提的是:克什米尔地区的暴力活动在人民党执政下达到顶点,造成2001年12月枪手袭击印度国会的严重事件。虽然目前克什米尔局势趋于缓和,但当地民众依然在不懈追求不流血的独立运动。为抵制这次大选,克什米尔首府斯利纳加于四月二十日罢市一天进行抗议,笔者“躬逢其盛”,恰好在这一天驱车返回斯里纳加,迎接笔者的是一座阳光下的死城。一位克什米尔裔的印度政府官员不顾其身份,向笔者详细解释他们要求独立的愿望和计划,并自比为克什米尔的甘地,愿以非暴力不合作精神对抗印度政府,在场的其他五位政府官员、职员也都表示赞同,说他们决不会去投票站。连印度政府提拔的官员都公然支持独立运动,其普遍性可见一斑。

 

这些政治、社会动荡都被选民划到了印度人民党账上,人民党也希望尽快解决外交、宗教和内政上的争端,但苦于回天乏术,无能为力,只得期望从经济上扳回分数。

 

最后,为印度选民深恶痛绝的政府官员贪污腐败现象曾经是人民党在野时不遗余力攻击执政党的素材,却在人民党当政期间烧着了人民党自己,在此仅举一例:

 

印度的公路多是两车道的低等级道路,时速不超过五十公里。为了快速连接德里、孟买等重要城市,印度第一个邦际高速公路项目大举动工。一位从印度理工学院(IIT)毕业不久的工程师目睹种种贪污贿赂、劣质施工的现象,忍不住修书印度总理瓦杰帕伊揭发内幕。这位年轻人知道世道凶险,特意要求瓦杰帕伊不要透露他的身份,但不幸的是,几周后他就被人雇凶灭口,英年早逝。去年十二月舆论把这件事曝光,全国哗然,一片义愤填膺的声讨,矛头指向唯一可能泄密的印度总理办公室。人民党政府迫于压力不得不着手查办,但终于还是不了了之。

 

从政治上来看,这个事件的最大受害者就是面临大选的人民党,虽然绝大多数选民相信总理本人没有卷入这桩命案,但对人民党政府上下串通、杀人灭口来掩盖工程项目中的贪污腐化问题已深信不疑。

 

关键事件

 

在技术层面上,两件事极大地影响了这次大选结果,即国大党的秘密武器和人民党的莎丽惨案。

 

国大党的主要卖点依然是甘地——尼赫鲁家族。但自从拉吉夫·甘地遇刺身亡后,选民一直认为甘地家族后继无人。现任领袖——意大利媳妇索尼娅·甘地是出身于中产阶级的小家碧玉,本来对政治丝毫不感兴趣,更有婆婆英迪拉·甘地在她怀中死去、丈夫拉吉夫·甘地也在其事业顶点被炸死的心理创伤,她完全是被国大党大老们托上领袖位置的。为了跟人民党争打民族牌,索尼娅苦练印地语发音,却在一次民众大会上拿着事先写好的发言稿对台下被阵雨淋得透湿的听众念道:感谢你们顶着烈日来听我的演讲。一时成为十一亿人的笑谈。

 

国大党认识到:57岁的索尼娅·甘地需要有甘地家族的年轻血液助选。他们选中了索尼娅之子,哈佛毕业的拉胡尔,但并没有立即把他推向前台,而是先含糊其辞地造势说索尼娅的女儿普里扬卡是最合适的人选,直到今年年初才让拉胡尔火热出炉,使选民眼睛为之一亮,成为国大党翻盘的一大秘密武器。

 

同样是向贫民拉选票,索尼娅·甘地牵着一位贫苦妇女的手伤心落泪的海报贴遍印度村镇街市,人民党则选择施以小恩小惠来进行贿选。笔者有一次在中央邦坐长途汽车,左等右等三个多小时司机都不来,后来一打听才知道他们都去吃人民党布施的免费晚餐了,这次大选人民党果然在中央邦胜了国大党二十个议会席位。

 

不过这比起勒克瑙的莎丽惨案给人民党造成的损失就微不足道了。勒克瑙位于北方邦,是总理瓦杰帕伊自己的选区,该邦的人民党党魁谭盾借自己生日宴会之机为竞选造势,于四月十二日向公众发放免费午餐和廉价莎丽,结果从附近的贫民窟引来超过五千人争抢并互相践踏。为了防止继续有人入场,主办方将场地的出口关闭,导致这些贫民在践踏事故发生后无路可逃,最后有二十一名妇女与一名儿童被踩死。CNN为这条新闻配发了一幅死伤者们的拖鞋堆积如山的照片,评论说这些死者仅仅为了争抢价值不足一美元的布片而被活活踩死。

 

人民党在事后哀叹莎丽惨案破坏了该党多年来在国际上为印度精心打造的良好形象,事实上这一事件的震荡在印度国内而非国外。它不仅暴露了人民党的非法贿选手段,也提醒了民众印度贫困问题的严重性,让他们开始反思所谓“印度光彩夺目”的背后是什么。作为直接后果,人民党在北方邦惨败。北方邦是印度大选最重要的战场,有80个议会席位,也是人民党心中顺理成章的票仓,但经过此一事件之后人民党只拿到了13个席位。

 

莎丽惨案对人民党更为致命的打击是:事件发生后该党一时不知如何措手,进退失据,瓦杰帕伊更借口忙于选战几天不敢露面。慌张之余人民党竟然又抬出了老掉牙的索尼娅国籍问题进行招架,企图反咬一口转移选民视线。这一招过于拙劣,大大低估了印度选民的智慧,产生了严重的负面效果,可以说是压垮人民党形象的最后一根稻草。

 

展望未来

 

人民党因失去中下层选民支持而败选看来已成定论,但即使是在作为新经济蓬勃发展的三大既得利益者——马哈拉施特拉邦(首府孟买)、安德拉邦(首府海德拉巴)和卡纳塔卡邦(首府班加罗尔)中,人民党也只在后者赢了国大党十个席位。在马哈拉施特拉邦两党打个平手,而在安德拉邦人民党的盟友输了近三十个席位,可以说是人民党联盟败选的罪魁祸首,该党党魁已于五月十四日开枪自杀。

 

国大党及其左翼盟友将于近日组成印度下一届政府。作为南亚政治观察者,笔者比较关心的几个问题是:

 

外交上,国大党将如何在国际地缘政治中为印度定位?尤其是印中关系和印以关系,是最有可能出现变数的两个环节。如果印度和中国能够尽快解决领土纠纷,以现状瓜分喜马拉雅山两侧的藏区,那么两国就有可能迅速走上经济互补的合作之路。这将有利于世界经济复苏,而扼马六甲海峡咽喉的新加坡也有望从印中双边贸易中获得巨利。同样,印以关系将考验国大党的智慧,如何在环印度洋区域与伊斯兰国家和美国、以色列间达成均衡,并最终促进印度在印度洋事务上的主导权。

 

政治上,国大党将如何避免在野的人民党对其施政的掣肘是一个首要问题,关乎国大党政府的生死存亡。世人也将关注国大党如何修补人民党执政期间造成的印度教-伊斯兰教关系紧张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缓和印巴之间的矛盾而建立某种互信机制。

 

经济上,国大党与其左翼盟友依靠中下层选民的支持而获胜。上台后,国大党政府的相对保守政策将怎样影响印度私企化进程?会不会准入更多的国外直接投资而非大量充斥于印度股市并使之高度浮肿的国际游资?国大党政府将怎样增加政府财政收入来投资于基础设施建设?国大党政府将怎样改善印度严重的失业问题以取悦中下层选民?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妥善解决,或者至少有所转机,那么国大党的前途依然堪忧,也许今天的骤然复兴只是短暂的回光返照而已。

 

Copyright 2000-2007 Wang Y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