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台》:八十年代回忆录

王在田

 

1

 

崔明亮同那个年代许多年轻人一样,常常远远望着女孩的家发呆。

我能体会这种感受。我自己也曾害过这种病,整晚整晚地在巴林路某栋楼下逡巡。

 

2

 

看着《加里森敢死队》,尹瑞娟站在人群中灿烂地笑,崔明亮站在她身后的凳子上露出个头,流里流气地叼着根烟,还时不时下头瞅一眼女孩,然后咧着嘴傻笑。。。。。。

也不知是为了电影还是人。

 

3

 

尹瑞娟惊愕于钟萍抽起了烟,钟萍让她试一根,她推托了一下,也就接受了;

尹瑞娟惊愕于钟萍画了眉,率直地说:真难看钟萍让她试一试,她推托了两下,也就接受了。

推而广之,她家里不许她与崔明亮交朋友,她心里不高兴,但还是接受了;她家里给她安排与工农兵大学生相亲,她心里不乐意,但还是接受了;她家里让她离开毫无前途的文工团,她心里不舍得,但还是接受了。。。。。。

 

4

 

张军从“花花世界”回来,穿着喇叭裤,提着个收录机,高声播放着俗不可耐的靡靡之音,大摇大摆地在街上走。

这正是那个时代的写照。

 

5

 

张军拉着钟萍去小医院处理恋爱中的事故、难以为继的文工团搞承包却无人肯挑头,现实中的一切正在经历无声无息的巨大变革,而连接这两个事件的画外音却是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秦基伟同志操着浓重的乡音指挥国庆35周年阅兵。

 

6

 

文工团在小山村演出,庆祝村里通上了电。村支书模样的人在台上说:吃水不忘打井人,永远跟着共产党,永远保卫党中央。

我心里想的却是:全村是不是只有一个大电表,装在支书家里,由他决定各家该缴多少电费?

演出这不就开始了吗

 

7

 

三明不肯搭车,不愿靠人,一步一步地默默走上山坡。影片用一个不厌其烦的长镜头对他表示敬意。

他可不像他表哥崔明亮。小崔就连骑车都要扶着卡车借力走。

 

8

 

不识字的三明与小煤窑签了生死状做苦工,攒了五块钱的毛票托崔明亮捎给在城里念书的姐姐。

崔明亮交给后者十块钱,说是她弟弟捎的,让她好好念书考学。

三明的五块钱与崔明亮的五块钱来路大不相同,却同样让人肃然起敬。

 

9

 

野台班子的卡车在荒原中抛锚,别人无奈地围坐在地上,静默着打发时间;崔明亮却凭空生起一堆火来,显示出年轻人在恶劣环境下的希望与斗志

 

10

 

钟萍出走了。正要带团出发的老宋满世界找不到她,以为她耍大牌,便忿忿地念叨起“艺术面前人人平等”

话固然不错,可老宋在前面加了个语气词“他妈”,出来的效果就相当后现代了J

 

11

 

改行进了税务局的尹瑞娟在办公室里心不在焉地看着文件,听着电台里苏吟唱的《是否》,不知不觉间翩翩起舞。

这意味着:虽然改变了职业,她并未与过去的生活一刀两断——这其中自然也包括与崔明亮的感情。

只可惜下一个镜头就是:尹瑞娟骑着摩托车往内城走,崔明亮却坐着卡车往城外赶,两个人的轨迹愈行愈远。

 

12

 

躲过了内蒙古的风暴、回到家乡休整的崔明亮与尹瑞娟邂逅,两人间有一段令我感到似曾相识的对话:

:在外面挺好的?

:瞎跑吧。。。工作还不错?

:还行。。。你咋回来不去找俄玩?

。。。。。。

:你没啥变。

:还行吧。

 

13

 

拍这部片时汾阳大概正在挖路,拍出来的效果就成了这段路在整个八十年代挖了修修了挖——倒也是歪打正着。

 

14

 

片尾:

曾经意气风发的个性青年如今夹着烟卷歪在沙发上打盹

曾经心比天高的美丽女孩如今抱着穿开裆裤的孩子在炉边逗弄。

轰轰烈烈的八十年代就这样过去了。

回归平庸了吧?

感到失落了吧?

然而,这何尝不是一种幸福呢?

Copyright 2000-2007 Wang Y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