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9月23日签证面试经过

王在田

 

十月初要去波士顿开会,公司委托旅行社办理美国商务签证,不久我就收到一份美国大使馆的传真要求我去面试。

 

传真上罗列了一大堆必须携带的材料,其中包括上一年度的税单和三个月的银行账户细目表。我没有保存税单副本,也懒得去银行索取三个月的明细账,从网上打印了一份九月迄今为止的账目就出发了。

 

面试时间是周一至周五上午九点到十一点,无需预约,随到随签,我在九点一刻左右到达。这里是Orchard Road的入口,美国大使馆夹在英国和澳大利亚最高公署之间,看上去像个大城堡,其建筑并非美国的风格,倒像是东京国立博物馆的主楼。我估计这栋楼并非美国人所建,而是使用现成的欧式房子。过去的美国大使馆在Chijmes斜对面,现在变成马来西亚最高公署了。

 

还没进门就被一个斜挎着冲锋枪的卫兵唬了一把,那卫兵是个亚裔,未着制服,套着马夹戴着宽边草帽,像个西部的牛仔,很随意地站在门口,端着枪瞟着进进出出的各色人等。他不像美国大使馆的门卫,如果放在游击队营地或者黑帮老巢门口恐怕更合适。

 

在门卫室我的手机被抄走保管,公文包被彻底检查一遍,然后放行。进入主楼又是一道门禁,再次搜查,然后方能真正进入大使馆。

 

签证室是进门左手第一间,里面大概有十来个人在等着面试。进去之后先是填一张从门卫那里领的表,内容同签证申请表大同小异,比较搞笑的是它问你是否恐怖分子、有没有拐骗美国儿童之类的问题,看来美国人把别人的智力想得同他们一样了。

 

填完了表我领了个号,不久就被召唤,把表交给一个pp的亚裔美女,然后开始等待面试。我过去以为面试前大家得远远站着排队,现在看来满不是那么回事,一排签证窗口前就是长椅,签证官同每个人的对话都可以听得一清二楚。我前面那位小姐非常面熟,可就是想不起来她是谁,也不便上前打招呼。等她和签证官说起话来才知道难怪似曾相识,原来是Philharmonic Chamber Orchestra里拉小提琴的,上个月还在Voices of Light里同台演出过。她申请F1去读音乐,正好碰上个爱好音乐的签证官,很顺利就过了。我不禁祈祷自己也能碰上这位四十出头的签证官,但却被叫到一个年轻人那里。

 

我的签证官把我叫过去后自顾自摆弄电脑,把我晾了半天才开腔,向我道歉说他查资料查到了一个同名同姓的。我说这没什么,我这名字人人爱用,当年还曾经碰到过一个和我同名同姓同年同月同日生的主呢。他小小地吃了一惊,开始盘问我。

 

这里的签证官第一个问题永远是:“你来这里多久了”,我把它视为例行公事,算不得一个问题。我真正被提问的只有三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你上次去美国干吗?我说去MIT读书,他问我感觉MIT如何,我脱口想说marvelous,转念一想这是英国人的词汇,美国人习惯用fabulous;然后又觉得fabulous俗得与MIT格格不入,还是用brilliant吧。他咕囔了一句,大概是说他的父亲或者别的什么亲戚在那里念过书吧,我没听清楚,也懒得接茬。

 

第二个问题是:你是Philharmonic Chamber Choir的成员?我包里恰好有一张上周末在Esplanade演出的节目单,就递给了他。这时我说错了一句话:如果你对我们的圣诞音乐会感兴趣的话我可以寄给你两张票。他马上一脸严肃地对我说:我不可以接受你的馈赠并给你签证。我赶忙打圆场说我没有这层意思,好在他没太往心里去,招手喊那个爱好音乐的签证官,问他有没有兴趣,那一位立刻扔下工作走了过来,问我认不认识SSO的Naomi。我只知道她是拉大提琴的,没有什么交往,就老老实实告诉他我不搞器乐,不认识这位女士。

 

第三个问题是:你去开什么会?我告诉他是The 6th Annual Conference of  Computational Genomics。他问我什么是Computational Genomics。对一个律师出身的人解释这种学科概念看来有些棘手,我给他举了个蛋白质序列比对的例子,告诉他Computational Genomics就是用Computer解决Genomics问题的学科。然后他问我这玩意有什么用,我皱了皱眉,心想究竟你是白痴还是你把我当白痴(当然我知道多半是后者),给他举例说我是如何探测到影响过敏性症状的基因的。他喃喃自语地说过敏是很重要的问题,让我再次怀疑也许他把我当白痴这一推断是错的。

 

喃喃自语完了之后他开始欢快地敲键盘,并让我两天后去旅行社取护照,这意味着签证到手了。我懒得问他给了我多久的签证,心中默默祈祷是十年的,这样的话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就不用与他们打交道了。

 

十点整我离开美国大使馆。除了一份无意间带在身上的音乐会节目单,我没有用到任何被指定的文件。

 

Copyright 2000-2007 Wang Y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