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0:丽江——东巴神园——玉龙雪山——牦牛坪——白水河——丽江

八点出发,我们首先去的地方是东巴神园。

东巴神园是配合旅游业起的名字,事实上是纳西族的神坛,纳西人在此举行祭祀仪式以祈求天神保佑。神园背靠圣洁的玉龙雪山,俯瞰远处的“丽江坝子”,的确是风水极佳。古代的东巴们真有眼光,选中这么块好地方作为人间与天堂的连接点,想必纳西先民们往这里一跪,折服于雪山圣神的伟大,看透人间俗世的渺小,就会自发地虔诚地皈依于东巴教吧。

东巴神园的建筑其实相当简单:左右两条木制甬道,长约一百五十米,通向远处的东巴教主神木雕;甬道中间是一幅长长的画卷描述天堂、人间、地狱的生活,甬道两边则散布着许多木雕,左边的是妖魔,右边的是神仙。

甬道入口处竖着几根木桩,木桩上有雕刻花纹,并通过顶部的雕刻展现生殖崇拜,可以看出有雌雄之分,甬道左上右下,一边走一边欣赏中间的画卷。画卷分为地狱、人间和天堂三个部分,首先经过的是地狱,最后走过天堂就可以走完甬道看到主神了。每当交界之处,甬道上都会出现一道架得很低的梁,必须低头方能穿过,可能是表示无论投胎转世还是羽化升仙都不那么容易吧。

宗教画卷总是大同小异:地狱部分渲染因果报应,既有道德教化的作用,同时又免不了吓唬老百姓千万不要犯上作乱,破坏固有秩序,否则哪怕生前得逞,死后也得不了好结果——天神和领主、僧侣本就是一条道上的;人间部分强调人人各司其职,等级森严,永不逾越;天堂部分则突出上帝如何威严有力,神仙(当然里面一小撮是靠在人间安守本分、多做善事才被“提拔”上来的小老百姓)如何过着幸福快乐的生活。

由于古代生活水平很低,“幸福快乐”的生活实在不可能有很多花样,而统治者以国家暴力压迫被统治者倒是家常便饭,花样百出,所以表现在宗教图卷中,往往是天堂部分最单调,一大堆白白胖胖面带微笑的人排得整整齐齐作幸福愉悦或内心恬静状;人间部分最乏味,各人做各人的事,没有一点交流互动;而地狱部分最好看,绘画者极有创意地给各种不良行为安排死后的各种惩罚,令人大开眼界,感叹古人之别具匠心、如泉巧思。

东巴神园的画卷也是属于这种类型,在此就不再赘述了。大家如果要去看的话,就请记住我的建议:盯着地狱部分看,请导游给你讲解每一种刑罚分别对应什么错误行为,一定很有趣。

神园前还坐着个气宇轩昂、一表人材的中年大汉,面前插着一把铁剑,显示出纳西族是个尚武的民族。据说这是个东巴,有兴趣的可以跟他合影。

出了东巴神园,我们便开始策划如何逃票上玉龙雪山。

出了丽江城,开车大约二十分钟便到达一个三岔路口,一条通丽江,一条上玉龙雪山,一条去东巴神园。玉龙雪山的收费处就设在这个三岔路口上,每人40元。这种地形非常便于我们绕开收费站:我们从东巴神园回来,在即将到达三岔路口处下车,穿过一大片草甸走到那条上雪山的公路上,刘师傅则开着空车过了收费站后再把我们接上车即可。12个人省下了接近500块钱呢!

而且说实话:这条穿过草甸的小路走起来挺舒服的,一派中国式的田园风光:乡间蜿蜒的小路、树林掩映的小村庄、农户后院满园怒放的鲜花、迎面信步而来的耕牛、随随便便拴在地里忙着调情的滇马,当然还有云贵一带常见的小黑猪不时出现在路边的草丛里卖力地吃着东西。。。。。。唯一的缺憾就是没看见什么农田,不过我倒是挺高兴的:有些地方该种地,有些地方就该长草。

为了防止被人发现,我们三三两两分散而行。潇潇洒洒地走了半小时,觉得收费站的人怎么都不可能看见我们了,这才走上公路重新上车,直杀牦牛坪。

玉龙雪山的主要山景有大冰川、云杉坪和牦牛坪。我们由于今后要去梅里雪山看明永冰川,这次就不看玉龙雪山的冰川了;云杉坪据说很一般,商业化气息又浓,我们也懒得去。所以直接去最偏远、最后开发的牦牛坪。

车开到牦牛坪脚下已经中午11点了,天开始下起小雨,让人觉得颇为阴冷。许多当地人劝说我们租他们的羽绒服保暖,一件租金要20元。我们觉得好不容易省下了40元的门票,不忍心一下子花掉20,扣紧衣服便上山了。

上山有两种方式:坐缆车或者骑马,价钱一样,都是来回60元。当然,如果天气晴朗,体力又好的话可以步行上山,这样玩一趟牦牛坪不用花一分钱,而且也不会太累,因为牦牛坪不见得比明永冰川更高,明永冰川我们就是走上去的,也没觉得很疲劳。

但今天因为下雨,道路泥泞,我们既不敢走上山又不敢骑马,于是就一起坐索道。这是我们的游程中第二次也是最后一次坐索道。

到了山顶,眼前是一大片高山草甸,藏民在这里放牧。旅游局沿着牦牛坪铺了木制的栈道,游人可以绕坪一周欣赏嫩绿的草甸、辽阔的牧场、蔚蓝的湖泊、茂密的森林以及迷人的藏族村落,还可以远眺玉龙雪山巍峨的主峰——以上这些都是索道站墙上的介绍里说的,我们在持续的绵绵细雨中能够看到的只是迷迷蒙蒙的草场,能够做的只是到处找藏族人家躲雨,然后一边烤干衣服一边赞叹那些被我们称为“蠢如牛马”的牲畜们在这样的鬼天气下居然安之若素,气定神闲地吃着它们的草,这种涵养功夫真是让人高山仰止,敬佩不已。

看见我们要避雨,卖烤牦牛肉串的藏族主妇赶紧把我们让进主屋,围着火塘烤火取暖。我环顾了一下四周,这户藏族人家显然不太富裕,房子是木头盖的,屋顶没有瓦片,用木板盖着——这倒是藏族特色,也许是因为没有烧制瓦片的工艺吧——为了防止木板被风吹走,木板上密密麻麻压着许多石块,这又带来了新的麻烦:一旦某一块石头偶然滚下来,藏人就得请来喇嘛,根据石头坠落的方位占卜这预示着什么兆头;屋内隔成主屋与卧房两间,主屋很宽敞,或者换句话说家徒四壁,没什么家具,最引人注目的就是火塘,上面架着口锅,想必熬着汤。据说藏人的火塘永远不灭,火塘的火势显示家族的兴旺程度;卧房则简直是个杂物仓库,到处都堆着塞得满满的编织袋,中间架着一张木床,上面厚厚地垫着褥被,这里海拔将近四千米,晚上一定非常寒冷。电器方面,我能看到的仅有一台收音机。

主妇给我们端上了酥油茶和烤牦牛肉、烤牦牛干巴,我们又冷又饿,赶紧狼吞虎咽起来。藏区高峻苦寒,体力消耗很大,因此藏族食物的特点是富有营养,能够多快好省地补充体力。

酥油茶是将从牦牛鲜奶中提取出来的固态动物脂肪“酥油”加上核桃、芝麻等打碎,同藏式砖茶起泡制而成的奶茶,是藏人的日常饮品。藏人出远门时往往带上一口袋酥油和砖茶,用餐时自己做酥油茶喝,非常方便。酥油茶热量很高,适合补充体能,又抗高山反应,喝完后抹一点在嘴唇上还可以防止干燥裂皮,实在是行走高原的好东西。酥油茶味咸,汉人喝的话可以放点糖,会比较适应些;

牦牛生长于高原,肉质结实,营养价值高。牦牛肉烤得好的话很嫩很好吃。牦牛干巴则是牦牛肉腌制后的产品,有点像火腿,但取材并不限于腿肉,牦牛干巴适合长期保存,常被用作干粮,可以空口吃,无需调味品。

食物下肚,有了精神,就同这家的藏族夫妇俩攀谈起来。他们一家四口,夫妇俩带一男一女两个孩子。以前以畜牧为生,平时吃牦牛肉和自己种的土豆,偶尔下山去向经过的马帮换些生活用品回来,年下来仅够糊口,没有任何盈余;如果碰到大风雪,牲畜冻毙生活无着的话,政府会发放救济帮助渡过难关。这两年搞起旅游来,他们向游人出售些烤牦牛肉、酥油茶,收入增加了不少。虽然一碗酥油茶折合新币只有一毛钱,一串牦牛肉只卖两毛钱,但对于他们来说已经是额外的高收入了。要知道他们本来是没有任何收入,完全靠以物易物的。

作为藏族,根据国家政策,不需要缴纳任何赋税——不过我一直在想:不需要缴税都没有收入,1949年解放以前他们还得向领主缴纳一部分收成,那时的日子是怎么过的?

他们的两个孩子,女孩只有四五岁,非常可爱;男孩不在家,去山下虎跳峡那边的小学念书去了。

藏人本来没有学校,小孩受教育的方式是进寺庙当喇嘛,父母必须给他在寺庙旁边盖个房子住,并供给一切花销,显然这不是一般的穷人所能负担得起的。解放后,政府在青藏各地设立了现代意义上的中小学校以及一批高等院校,根据民族政策,中小学教育是完全免费的,政府负责学校建设、教师薪水以及学生的书本、伙食供应(在内地省份,绝大多数学校是由地方集资建造的;对于所有汉族学生,书本和食物都不是免费的),这样一来广大藏人儿童才有机会不分贫富、等级,坐在一起学习。中共政府还在内地设立了许多专门招收藏人的中学,利用内地相对丰富的教育资源培养藏族人才,并在内地上大学,今后回藏工作。这种背景的藏族学生多半是亲中央政府的,中共希望通过这一系列手段来巩固中央政府对青藏地区的控制,同时有效制衡以印度为基地的西藏分离主义分子的活动。

就我在访问的第一户藏族人家的所见所闻来看,中共政府显然没有像CBS或者CNN说的那样在残酷地剥削和压榨藏人——中共不向藏人征税,没有从青藏得到任何财政收入,相反,投入了大量的建设资金,这一点至少在教育上可以体现。藏人在中共统治下过着至少比在奴隶主统治下好得多的生活,当然,究竟藏人愿意以奴隶的身份被同族人统治还是愿意以自由人的身份加入一个以汉人为主的国家并实现民主自治,我还不得而知。虽然对我来说这个答案几乎是显而易见的,但我毕竟不是藏人,我不知道他们怎么想。我还得继续走近他们,和他们交谈。。。

雨停了,我们付清了食物的钱,坐缆车下山,结束了牦牛坪之行。

我们在云杉坪脚下吃了午饭,顺路看了一下白水河。白水河的源头是玉龙雪山融化的雪水,其作为旅游资源的最大卖点是它的河道上有一处类似九乡神田的碳酸盐台华地带,游人可以在这里穿上彝族的民族服装,骑着牦牛趟过白水河并拍照留念。我们一行的许多女孩子都尝试了一下,看来不管什么民族的服饰,美女们穿在身上都是般配的。

在结束今天的游程之前,刘师傅跟我商量,能不能去他们旅游运输公司搞的一个纪念品商店看一下,不用买什么东西,主要是让他对公司好有个交待,知道他带客人来照顾过生意了。我想与人方便,自己方便,也就爽快的答应了。

商店里主要是卖玉器、水晶制品和金银首饰,价钱还算适中。这里出售许多金沙江里淘出的沙金制品,相当便宜。水晶制品款式不如新加坡,但价格优势很明显。

玉器柜台当然都说自己卖的是如假包换的正宗缅玉。所谓缅玉,是中缅边境出产的一种名贵玉石。中缅勘定边界时把一座小山划给了缅方,没想到后来这座山大量产玉,也就是缅玉。由于缅甸的加工能力很低,所以缅玉事实上都是在毛胚阶段就卖给中国,在中国加工生产的。据说缅玉硬度极高,检验方法之一是狠狠往墙上砸,砸得碎的一定是假的。当然,缅玉更重要的特点据说是“可以养”,缅玉戴久了之后内部会生出绿色花纹,并越长越大越茂盛,所以造假缅玉的人往往在普通玉里注入绿色物质冒充。反正我自认不会鉴别,是不敢在任何店里买缅玉的。我曾经在昆明去石林的路上看过一家玉器店的缅玉防伪介绍,整个柜台上放着上百块看起来差不多的玉,售货员告诉我里面只有一块是真正的缅玉!

回到车上同刘师傅闲谈,才知道带客人逛商店这样一件小事,里面还是很有些名堂的。一般司机以休息、加油、上洗手间为名把游客停在旅游商店,不管游客是否购物,商店老板都会按人数付给司机酬劳,云南一带的价钱是每个游客五元。这样的话假设刘师傅每天拉我们十二个人去两次商店,十天下来就有一千二的额外收入。当然,刘师傅知道我们都是学生,喜欢赶时间多玩些地方,没钱也没兴趣逛商店,所以极少带我们去这种商店,这样一来他可少挣了好多钱哦!

 

下一篇            目录

Copyright 2000-2007 Wang Y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