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春节攻势

王在田

转眼新春佳节就快到了,相信许多朋友会利用长假去越南走走看看,希望这篇短文能帮助大家做好春节期间在越南旅行的功课。

 

春节在越语中叫做Tet Nguyen Dan,也就是“元旦节”,简称TetTet源于中文“节”字,泛指一切节庆,但在越南特指春节。

 

越南人也使用十二生肖,而且顺序、属相与中国基本相同,只是把兔换成猫而已,因此来年同样是狗年。狗在越南有一往无前的象征,有点我们所说“龙马精神”的意思。

 

过年的筹备工作在年前半个月左右就开始了。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是祭灶的日子,灶君(Tao Quan)在这一天回天庭向玉皇大帝述职,然后度他的年假,直到正月初七才回来上班。家家户户都会摆出丰盛的供品欢送灶君同志,希望他在上级领导那里为全家人给出一份良好的审计报告,从而带来下一年的好运气。供品除了司空常见的水果鲜花之外,具有越南特色的是纸、纸车、纸马,外加一套没有裤子的礼服——这种无厘头的传统在我们中国可是作兴的:难道穷到连裤子都当了?

 

由于传说灶君是坐在鲤鱼背上升天的,因此这一天整个越南会放生无数条鲤鱼,灶台的供品里自然也免不了一条活鲤鱼。

 

作为全家保护神的灶君回天庭期间,为了避免恶鬼的侵袭,越南人会在家门口竖个旗杆,顶上挂块黄布,叫做Cau Neu。据说这是佛祖专门为了保护越南人而设计的法术,大概是说“黄幡在此,百无禁忌”。这倒让我想起在印尼巴厘岛的乡村中曾经见过类似的旗幡,很凑巧,那是印度教用来驱魔的工具。

 

我们知道,今天的越南南部在历史上是占婆王国的中心,越南许多风俗受到了它的影响。占婆王国是一个印度教国家,从当时的印度教区域中心爪哇王国那里汲取了许多养分;而巴厘岛的印度教则是在爪哇王国面临伊斯兰教威胁时沿着一条现在已经被海水淹没的地峡传过去的。那么,越南的避邪旗幡与巴厘的驱魔旗幡是不是有着共同的本源呢?有谁想在2006年混个东南亚研究的硕士学位,可以考虑做这个问题。

 

扯得远了,回到主题。这种旗幡今天只有在越南乡间才能看到了,城里人改用金橘树来代替旗杆和黄幡,是不是很直观?

越南人在过年时很注重装点家居。在北方,桃花(Canh Dao)是春节期间不可或缺的摆设,再穷的人家也会买一束回来;中部和南部则偏好黄色的杏花。有趣的是,他们把这种新年用的杏花叫做梅枝(Canh Mai),我猜想这个风俗是受到了中国文化的影响:以梅花来装点寒冬。但越南南部气候暖湿,不适合梅花生长,因此拿杏花来代替。

 

新年的越南街道万紫千红,花市上各种鲜花争奇斗艳,摄影爱好者可以出许多好片子。胡志明市的花市在Nguyen Hue街,从中心广场沿陈兴道街Tran Hung Dao)向东走过几个街区就可以看到;河内的花市则位于北起梳行巷Hang Luoc),南至染丝巷(Hang Dao),东起草席巷(Hang Chieu),西至纸巷(Hang Ma)的老城区北部,在那里可以看到许多堆满桃花或者捆着多株金橘树的摩托车充当临时摊位。此外,附近的同春市场(Dong Xuan也是轧闹猛的好去处。

 

越到年前越南的集市越热闹,大家都赶着来置办年货,年三十傍晚更达到疯狂抢购的高潮。但到了吃团圆饭的时侯,大街小巷一下子变得异常宁静,短短半小时之间形成极为强烈的对比,令人不禁想起中东斋月的开斋时分。

 

说到团圆饭,越南人过春节都吃些什么呢?

 

最重要的传统食品莫过于年粽(Banh Chung)。这几天去越南美食之都顺化的朋友一定会留意到:许多路边小店在门口摆出了摞得老高的绿色“砖块”,那就是年粽。它其实是一种越式年糕,做法则类似咱们的粽子:用糯米夹上蒸熟的臀尖肉、绿豆沙,外面用香蕉叶包成长方形,再拿麻线绑好,成捆卖。难怪年前大街小巷提着年粽回家的越南人远远看去好像拎着一摞板砖。

 

传说年粽象征大地:绿色表示万物生长,猪肉和豆沙则表示动植物繁茂。所谓天圆地方嘛,既然北方用方方正正的年粽象征大地,南方就把它做成圆形,但没有馅,象征上天。

 

另一道春节菜叫做Mang,就是把竹笋和猪肉泡在“臭名昭著”的越式鱼酱(Nuoc Mam)里吃,外国人可能不太吃得惯。说到这越式鱼酱,真是同臭豆腐、榴莲一个量级的美味啊。有人嫌它味道太难闻。。。。。。好东西从来都不是给所有人准备的,吃不惯只能说没有福气享受。

 

吃完年夜饭就该守岁了。越南人认为列祖列宗会在新年的午夜回家探望,因此年前一周左右越南人就会为先人扫墓,恭请他们返家团圆。除夕当晚越南人家会焚烧檀香,再配上一盘洁白的水仙来迎接祖先。

 

根据风俗,新年听到的第一个声音很重要,它预示着来年的运程:狗吠表示无往不利,牛叫表示辛苦操劳,猫头鹰叫则表示会有丧事。为了避免听到不祥的声音,同时也为了吓跑一切牛鬼蛇神,越南人索性自己制造些大吉大利的生猛声响,比如敲锣打鼓或者大放爆竹。可惜十年前越南政府已经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现在的潮流是用录音机乃至组合音像播放那连绵不绝、震耳欲聋的噼噼啪啪声。

 

同声音一样,新年的第一个访客也很重要,叫做“冲家”。事业有成、儿女成群的中年男子最受欢迎;独身的中年人士、家里最近死过人或者其他在上一年遭受到不同程度厄运的人是不受欢迎的——这些人最好整个春节呆在家里杜门思过,不要出去传播霉运。如果接到邀请在大年初一去越南人家做客的话,主人一般都会说清拜访时间。可千万不要提前去,否则万一比主人“预订”的首客去得早就麻烦了。有些谨慎持重的主人甚至会在午夜之交自己走出门再进来,成为第一位“访客”,以防不速之客擅自登门“酿成大错”

 

越南人把拜年叫做“出行”(Xuat Hanh),根据风俗要请“专业人士”配生辰八字以决定出行的时刻,见面互致问候“chuc mung nam moi。少男少女则喜欢去树林捡回带有新叶的树枝,叫做“采绿”,被视作非常吉利的兆头。为什么呢?在越语中,“绿”者,“禄”也(loc)。

 

同中国一样,在大年初一越南人有不少禁忌,比如不能缝补衣物、不能骂人发脾气、不能扫地——这一点同中国不太一样、不能砸碎东西——看来越南人不讲什么“碎碎平安”。这一天长辈会给儿童派红包,里面装着“利市”(li xi)。文人墨客则会大模大样地举行“开笔”仪式,然后写几首咏春诗以示风雅。

 

越南南部流行在新年耍独角兽。它类似中国的舞狮,由若干人装扮,年初一一大早就挨家挨户拜门说吉祥话。图个好口彩的商家住户早就封好了红包或者准备了彩物,不过想拿走的话需要显点本事出来:主人往往把彩物高高吊在门楣上,独角兽得人立站起,在围观者的喝彩声中把彩物一口吞下。

 

过年时越南家家户户都要写春联。随着越文拉丁化的普及,汉字春联逐渐减少,现在的流行趋势是使用汉字书法的笔法来写拉丁字母。到了年前,提供这种服务的书画店生意特别好,在胡志明市可以看到许多此类店铺,店堂里陈列着各式各样春联、年画的印刷品。

 

越南法定的春节假期是三天,大年初三家家户户与祖先道别;初四是?#24320;?#30340;日子,政府部门开始工作;初七灶君回来上班,住户门前的旗幡或者金橘树到这一天才能收起来,它也意味着春节庆典告一段落。不过在北方,形形色色与新春有关的庆祝活动一直要持续到三月,直到夏季来临。

 

由于越南国土狭长似扁担,地域跨度很大,南北风俗也就大不相同,如果在春节期间到越南旅行的话应当设法去各地领略不同的节庆风俗,比如以南部的胡志明市为第一站,观看南越人民如何筹备过年,也可以拜访全国最大的华埠——堤岸(Cholon),那里的华人占到当地总人口的八成左右;接着在中部的古都顺化度过除夕、元旦;然后去河内周边欣赏年后的庆典活动,如初四至初六的同奇赛炮庙会、十三至十五的灵山赛歌庙会以及历时两个月的香迹寺庙会等等;最后穿过越北山区从云南河口或者广西凭祥回国,感受祖国的春节气氛。当然,年节前后交通可不太方便,得早早预订。

 

如果你是个懒人,不愿意长途跋涉,那不妨舒舒服服地呆在中部的会安泡完整个新年假期。作为UNESCO世界文化遗产之一的会安古镇在五百年前可是越南的经济特区,接纳了以华商为主的来自世界各地的商人,是贸易全球化最早的推动者之一。这里具有非常浓厚的中国文化氛围,加上北面的海云山把寒冷潮湿的冷空气迎头挡住,使会安气候温暖干燥,很适宜无所事事地坐在秋盆河边泡上一杯浓滑的越南咖啡晒太阳。

 

最后的提示:北部的下龙湾在这个季节多云雾,能见度比较差,再加上注定会塞满喧嚷吵闹的团客,奉劝大家还是不要去凑热闹了。

 

*释题:熟悉越战史的朋友想必知道越共在1968年发动的春节攻势。它虽然是战术上的惨败,战略上却成为越战的转折点。在那三周激战中,顺化古都化为瓦砾场,全国一片腥风血雨。俱往矣!在新年到来的日子,平安喜乐永远是祝福的主题。不仅祝福广大同胞旅友,也以此祝福朴实友善的越南民众!

 

Copyright 2000-2007 Wang Y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