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 for the '文摘' Category
传阅:伟大的李耳,伟大的「无为而治」
言九林
最近想讲一讲我对先秦经典的一点粗浅认知。先从《老子》说起。
最新版初中历史教科书里(2017年统编本),有这样一句话:
“老子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人们与世无争,天下就能太平。”
Read more…传阅:妙联趣对忆吾师
送流沙河先生出殡
冉云飞
流沙河先生11月23日去世,引起不少人的关注,这是理所当然的。因为他的名望及操守,学问与才情,在这个时代都是稀有的。
先生于我们一家特别是我本人,无论是为人,还是做学问及写作上,都有很深的影响。所以我的挽联里有“深恩难言报,一家痛失真先生”之语。虽然很想藉此追念近三十年来,先生予我春风化雨般的影响,但形格势禁,有些事情尚无表达空间,况且那些往还细节尚需要时间来深入钩沉。
Read more…传阅:良知与理性:引人深思的三个莫斯科之旅
雷颐
茨威格、罗曼·罗兰和纪德分别在1928、1935和1936年到苏联访问,回来后写了或简或详的访问记,有的当时未公开发表,有的当时就公开发表。今天边读他们当年的闻见观感,一边回想这半个多世纪的潮起潮落、风雨苍黄,使人不胜今昔之慨;他们的态度、意见和观点,更引人深思,发人深省。
Read more…传阅:近代中国与白银资本:币制改革如何影响历史?
赖建诚
美洲白银对明清经济的影响
中国历代的白银产量,大都不够民间的需求。明代中后期张居正推动一条鞭法,在税制上最大的变革,就是用银缴税。明代工商业发达后,民间对白银的需求增加,西班牙与葡萄牙商人,从拉丁美洲运来大量的白银,日本也出口不少白银到中国。这些在明代中后叶输入的大量白银,一方面繁荣了工商业,另一方面让用银缴税成为可能。但在17世纪40年代左右,进口的白银数量逐渐减少。有人从货币数量说的观点,认为这可能导致明代的亡国、压抑清初的经济繁荣。外国白银供应量的高低,和明清经济的起伏,有这么直接的因果吗?
Read more…传阅:道义与死忠的取舍:决裂时仍是忠臣
蔡栋
一个坏老板,未必招不到忠心耿耿的杰出员工。自古以来,不乏这样的例子。春秋末期晋国权力最大的智襄子虽“不行仁义”、“侵地而灭”,但他手下的豫让却有国士之风,甘为知己而死。三国时的袁绍“性矜愎自高,短于从善”,属于摸了一手王炸好牌还能输得精光的典型,可他手下却有田丰、沮授这样既长于韬略又极有风骨的谋臣。《天龙八部》中也有这样一组老板和员工,他们之间关于“忠诚”的纠葛却远比历史人物复杂。
Read more…传阅:美国革命与英国王权政治的转向
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 杨靖
1763年,“七年战争”宣告结束。英国与法西两国签署《巴黎和约》:英国用哈瓦那换得西班牙的佛罗里达,用海外殖民地换得原属法国的北美和加拿大。英国国内有识之士,如国会议员埃德蒙·伯克,认为此举“甚为不智”——因为缺少了强邻的威胁,北美殖民地和宗主国的纽带会被削弱,甚至最终会被切断。从这个意义上说,英王乔治三世在欧洲战场的胜利也为十余年后的美洲独立革命埋下了伏笔。1783年美国独立革命胜利后,当革命领导人、美国第二任总统约翰·亚当斯被问及“谁对推动大陆会议关于独立的议程贡献最大”时,亚当斯简洁地回答:“乔治三世。”
Read more…传阅:民族主义如何让古典音乐成为现代国家的凝合剂?
高林
一
音乐和民族主义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这正是《国歌》一书的主题。在今人眼中这二者并没什么关系,但本书开头引用的伍迪·艾伦的话却提出了一个针锋相对的观点:“一听见瓦格纳的音乐,我就想起入侵波兰!”这句话刚好揭示了音乐和民族主义之间一段已经被人忘记的历史。
Read more…传阅:汪精卫生平与理念
王克文
无论是否熟悉近代历史,中国人对汪精卫这个名字,总带着几分好奇。这位在中日战争期间脱离抗战阵营,出面与日本谈和的国民党领袖,在国、共两党的官方史书中早已认定为十恶不赦的“汉奸”,但坊间的传言揣测却从未停息。最广为流行的说法是汪氏与蒋介石存有默契,一主和一主战,各为中国谋出路;另一种说法是蒋介石故意让属下替汪氏与日本牵线,然后过河拆桥,驱使汪氏成为日本傀儡,以除去党内竞争对手;还有一种说法则是汪氏为了照顾沦陷区的百姓,不得不牺牲自己,用成立政府的方式去缓解日本占领军的压迫。多年以来,有关汪氏的史料陆续公诸于世,从未能证实以上任何一种说法,却也从未止住人们的猜想。
Read more…传阅:我们从未真正与金庸笔下的人物告别
陈赛
抑制不住的梦想
得知金庸去世那天晚上,我辗转反侧,回想起童年时代读金庸时的种种情境,突然意识到一件事情,小时候读金庸,其实是当真实世界来读的。虽然读到的是一个虚构的江湖,但我们真正感兴趣的,却是江湖中真实的武功、地理、历史、人情,以及未来那个广阔的成人世界里的可能性。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