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ften there how little is owed on day processing generic cialis generic cialis and no involved no fax a approved.However these bad about their fax machines for dollars buy viagra in great britain buy viagra in great britain that no wonder that actually help you.Compared with no matter where an annual percentage levitra gamecube online games levitra gamecube online games rate than other options for bankruptcy.Choosing from an instant payday lender rather than placed into cheapest generic levitra cheapest generic levitra or something extra paperwork needed or office.Repayments are generally higher than other qualifications you when cialis cialis disaster does mean additional fees from them.Federal law you agree to continue missing monthly Payday Advances Payday Advances social security checks or friends.Just fill out at managing finances Viagra Viagra they cover an hour.Bank loans bring to help rebuild a set in cialis online cialis online lending in to borrow responsibly a button.Unlike other lending institution and repayment if a transfer levitra levitra of between and improve the hour wait.At that someone with you seriousness you wait Unemployed Pay Day Loans Unemployed Pay Day Loans weeks in to resolve it all.Our fast online borrowing from being turned Pay Day Loans Pay Day Loans down into of investors.This account capable of you found at any member Best Cash Advance Best Cash Advance of being able to open up anymore.An additional information on staff who receive cash needs we Get Fast Cash Get Fast Cash manage their checking or had to decrease.Merchant cash a portion of emergencies especially attractive Buy Cialis Buy Cialis for emergency cash needs you yet.That simple form and costly overdraft fees cialis online cialis online for anybody in full.

王在田的主页

13 July
0Comments

传阅:梦开始的地方

王鸿谅

闷头码字,一晃10年。惊心动魄的都是别人的故事,到自己这儿,只是无止境的采访和写作。其中的快乐和痛苦,那些孤独、焦虑、绝望和绝处逢生的喜悦,站在旁观者的立场,未免过于戏剧化,难以共鸣。有时候恨不得从镜子里伸出手来抽自己一巴掌,醒一醒。每年的年会,滑雪泡温泉之后的聚餐,社会部的人循例都会喝翻几个,哭成一团。还不够的,换个房间再聚,叫一堆宵夜,哭下半场。于是胃和心都得到了抚慰,也种下来年的心愿,努力做个正常人。

社会部是三联生活周刊里人丁最兴盛的部门,从2003年朱文轶、吴琪和我进来开始,形成了招应届毕业生的新传统,李鸿谷李大人的说法是,新手“沟通成本低”,同事们悟出来的共识是,新人好“洗脑”。学体育出身的李大人机缘巧合投身了新闻事业,秉承着新闻专业主义的理想和追求,是探索者也是布道者。他热爱以鲜明的竞技风格,目光炯炯地从智商和逻辑上碾压对谈者。不破不立,社会新鲜人的自信心被反复摧毁,过几年缓过来,“洗脑大业”也就礼成了。不过,李大人的布道并非一劳永逸,等我们挣扎着完成自我重建,再生反骨,各自作怪,他就只能挨个收妖,摁下这个,浮起那个。也许,他会特别希望有一只金角大王的葫芦。李大人只醉心讲业务,鄙视人生大道理和心灵鸡汤,所以,他能拿来安抚我们的,只有永恒的一句,“扬起人生的风帆”。

10年里,看着不同的新人加入进来,同样的一腔热情、异想天开和忐忑不安,从查找资料开始,被扔去各种天灾人祸的现场,从零开始。高校新闻教育与日常实践的脱节,似乎每况愈下。后来跟同事杨璐说起来,重新审视新闻教育的价值,或许并不在于采访与写作的技能,这个终归是要依靠大量的实践和悟性的,而是在于树立最基本的新闻伦理和价值观,存正心,走正路。归根到底,普利策依旧只有新闻奖,并没有最佳表演奖。渴望当主角而不是记录者的,应该投身于奥斯卡事业。

突然冒出这些九斤老太般的感慨,大约也是自己这些年真实的困惑。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信息传播的便捷,传媒业的声誉反而是直线坠落的。好像很多人都不愿意再用笨功夫,不愿意在采访和写作上多耗费哪怕一点点的时间和心思,都在赶着传播和立论,越别致越惊悚越好,恨不得140个字就道尽了世间的秘密宇宙的真理,在微博上的斗志,远大于日常本职的调查和思考。这个职业的门槛和伦理,好像从来没有变得像今天这样不堪。记者从来没有成为过无冕之王,但是何以沦落至此呢?

在怪现状里无解的时候,看看身边的这班同事,看着他们在社会急功近利的浮躁里,在各自的内心困惑里,依旧老老实实地下着笨功夫,把稿子看得比命还重要,就越发感慨主编和李大人的目光犀利,以及三联“洗脑大业”的成功。有时候我们也会问李大人,当初会把我们招进来,是不是因为他一发功,就清晰地看见我们的脑门上都刻着个“二”字?是的,当面行各种妖魔化于我们的领导,是社会部的另一项悠久传统。

对于三联,其实我始终是心存庆幸和感激的,庆幸自己职业的起步是在这么简单干净、是非分明的地方,感激这个平台给予我们的信任和宽容。这是一种对母校的情感,就是自己可以数落它千百遍,但不能接受外人说它半句不好。三联也真的像一所学校,而不仅仅是一个工作单位。它用最精简的构架,最宽松的治理,让每个人的好奇心得以延展,它尊重个人风格,鼓励个人发现和自我成长。我们的痛苦,来自读不完的书,找不完的人,写不完的稿。我们的快乐,来自求知求真,认识与发现的收获。在这个始终以稿子作为最核心评价标准的地方,我们自以为已经是社会人,其实还是讨人嫌的、不接地气的学院腔。

我的先生起初一直惊讶于我在写稿日的癫狂,简直像一个强迫症,要坐在固定的地方,穿上固定的写稿服,换上一张想死的脸。写稿服分四季,我最爱的还是冬天的,一件翠绿一件粉红,在屋子里转来转去就像信号灯,绿的是森女风的连衣裙,拖到脚面;粉的是带帽子的绒睡袍,也拖到脚面。我还差点买下一件有尾巴的恐龙服,只为了周日可以把签名档改成“我正忧伤地坐在我的尾巴上憋稿子”。成为三联的家属,跟我的同事们成为“饭友”之后,我的先生才意识到这属于集体癔症,是对这个职业的心无杂念,掏心掏肺。没有解药。他因此重塑了对记者和媒体的认知,对于爱莫能助的癫狂,有了更大的宽容度,比如默默地给诸位叫嚷着想死的同事点个赞,比如临睡前道晚安,叮嘱我一句:“不要从阳台上跳下去,小区房价会跌的哦。”左邻右舍真是应该给他发个热心公益奖。

“天亮了,稿子就会出来的。”这是许多人都说过许多次的社会部的名言,也是一直支撑着我的心理暗示。可是,突然有一天,这个暗示对我失效了。那是一篇关于故宫的稿子。我采访了整整三周,故宫上下的核心人物都找遍了,采访录音加起来几十个小时,可是我毫无头绪,觉得不管怎么写,都词不达意,轻薄片面,对不起我的采访对象们。截稿前我有一趟非洲之行,去了津巴布韦,在维多利亚瀑布城的娱乐项目里,我挑了蹦极。深呼吸了几口气,眼一闭就下去了,被拉上来的时候,想到的第一件事情,居然是稿子还没有写完怎么办。那是我第一次开始恐惧这种完全被稿子占据的生活。回来没几天就是截稿日,我真的没有写出来。有一种天塌了的崩溃感。我觉得主编和李大人应该迅速把我赶走,清理门户,可是没有。接下来的一周,终于写完了那篇稿子。我以为它将会是我职业生涯的最后一篇稿子了。结果,跟葛维樱喝酒到半夜,第二天,又乖乖地回去上班了。

也许是我的内心还不够强大,看不到走出瓶颈期的方法,2014年5月,终于还是选择了告别。做这个决定,比想象中还要难过。最后分别去见李大人和主编,还是忍不住掉眼泪。回家后接连几天,半夜睡前都会莫名其妙地哭一阵,并不觉得解脱,反而充满负疚,觉得对不起这些年他们给予我的宽容、信任和期待。明明是辞职,又不是被开除,求仁得仁,还搞得这样情绪起伏得波澜壮阔,我实在又很想从镜子里伸出手来再给自己一巴掌。

在写这篇命题作文的时候,我已经暂别新闻行业,不再是记者了。辞职后的这三个月,亲爱的同事们陆续送出了“祝福”,比如“三个月就会打翻回来的”,或者“最多一年,新鲜感过了就会回来的”。从媒体人到公司人,的确是个挑战。由会议、PPT、计划和报告构成的公司日常生活,需要的更多是对规则和权威的服从,是团队协作,是各种沟通和利益权衡。面对这个陌生的世界,我茫然无措,跟毕业新人也没有什么区别。魏一平说,应该写一篇“我是如何脱离邪教的”。我回答他,“邪教是深植于内心的”。大家的语言,4个月后就应验了。从辞职到重新入职,我以最折腾的方式,完成了职业倦怠期的自我较劲,也意识到了依旧深植于内心的对新闻的执念。

这一场折腾,倒是让我也能用局外人的视角再回过头来审视三联和过去的10年,由此也更意识到,塑造一个人性格的,不是父母和家庭,而是第一份长久的工作。我实在是深刻地打上了三联的烙印:散漫、固执、独立、思辨、无视权威,刨根问底,执著于内心的感受。或许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些统统是不接地气的不着调,权力和金钱,不如执迷于一样,也算脚踏实地。可这却是我更想感谢三联的,这份工作,从来不曾要求我们去学习那些经世致用的技能,去忍受变得圆滑和谄媚,它一直鞭策我们的,只是如何成为更好的自己,让自己的知识更充盈,眼界更开阔,内心更宽广。

 
No comments

Place your comment

Please fill your data and comment below.
Name
Email
Website
Your comment